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官风采 > 法官园地
以忠诚之心赴光荣使命
——演讲稿
作者:刘梦寒  发布时间:2016-07-04 10:38:14 打印 字号: | |
  大家好,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以忠诚之心赴光荣使命》。

  1993年,港台电视剧风靡内陆,一部电视剧《包青天》开启了古装版法制剧的先河,那一年我10岁,从这部剧里,我第一次接触到“法官”这个职业,并对包拯“法不容情”的做法印象深刻。2001年,国产电视剧风起云涌,一部电视剧《大法官》带来了都市版法制剧的春天,那一年我18岁,从这部剧里,我第一次接触到“法院”这个单位,并对法官“执法为民”的艰辛深受感动。2012年,因工作调动我来到科右前旗人民法院,正式成为一名法院干警,这一年我29岁,在揭开了法院和法官的神秘面纱之后,我终于开始自己的法院生活。

   此时此刻,我站在演讲台上,看到的不仅仅是各位关注的目光,仿佛也看见大家平时在办案中忙碌、不知疲倦的身影。面对当事人的委屈,面对当事人的疑惑,面对当事人的曲解,甚至于面对当事人的谩骂,我们心中有无奈、有抱怨、有愤怒,但最终流露出的是耐心、是关怀、是宽容、是无私。我们不求名利,任劳任怨的在每一个案件中埋头工作默默奉献,最终用努力和艰辛换来了法律的公正、社会的安定。

  说到艰辛,我想到一个画面。那是2013年,我负责整理院内图片资料,在许许多多的照片中,我发现一张阿力得尔法庭干警下乡执行的照片。当时正值2011年冬天,那年冬天科右前旗部分乡镇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雪灾,因为老百姓要拿执行来的钱过年,法庭要在春节到来之前把案件执结。寒冬腊月,就在去当事人家的路上,警车误在了雪坑里。零下30度的气温,四周是白茫茫的草原,干警们铲雪拖车,你可能以为这张照片上是他们愁眉苦脸的表情,可是恰恰相反,我看到的是他们一边铲雪拉车,一边仰天大笑的样子,这笑容很开怀、很从容,这是何等的苦中作乐,让人难以理解。后来我问过其中一名干警,他一时间想不起来那是什么时候、在哪,因为像这样的事发生的太多了。

  今年,我有幸被选为前旗法院“陈银福工作室”的工作人员。陈银福同志是我院的老法官,当法官的时间比我本人的年龄要长,因获得“银法槌奖”上过CCTV,因获得“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奖”上过内蒙古TV,因获得“感动兴安人物”也上过咱们兴安TV,其他的各级党委授予的优秀党员、内蒙高院授予的立功受奖的荣誉挂了整整一面墙。外行人看的是个热闹,只有咱们内行人能看出门道。我想这些荣誉背后是几千个案件审理和夜以继日奋斗的沉淀和升华,是对党忠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。来到“陈银福工作室”,陈院长在带领我们接待办理案件的同时,和我们探讨工作方法,亦师亦友的将宝贵的经验细心传授给年轻干警,实现了成立“工作室”老带新、传帮带的初衷。作为新一代法官,我们不只向社会传递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信息,也担负着弘扬“忠诚为党、执法为民”的司法职责。

  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间我到业务庭已经大半年了,每一天都在工作、出错、纠正、 再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习。每一天都在忙碌与严谨的环境里感受充实与满足。我非常庆幸自己走进了这样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。因为她特别能吃苦、因为她特别能战斗、因为她特别讲奉献,我想这些精神会根植在每一人前旗法院人的DNA当中,一辈辈传承下来。

  从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,身为法官,你我都坚定着对法律的崇尚、对人民的挚爱。用青春、热血、辛勤、汗水和一颗颗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心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。社会为道,法律为鼎,我们则是那扛鼎之人,纵使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挑战,却仍然用职业赋予的坚强毅然前行,这是这个国家和时代赋予法官的使命。美国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有一篇著名的演讲,题目是“我有一个梦想”,其实我也有一个梦想,我希望,当我青春不在、年华已逝,当我敲击最后一次法槌,脱下法袍,当我办完最后一个案件,送走最后一个当事人,我希望那一天我可以不负使命、洗尽铅华,我希望那一天我可以睡的安稳、笑的坦然。
来源:民二庭
责任编辑:科右前旗人民法院办公室